紧紧抓住关键 奋力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
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。自1984年国家设立首批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,经过近40年发展,开发区已成为各地产业最集中、经济最活跃的平台。我市高度重视开发区建设,先后规划布局了1个国家级和11个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,累计入驻企业1500余家,从业人员14.8万人,2020年工业增加值、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占全市的77%、75.3%,已经成为发展县域经济、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。但对标先进地市,我市开发区建设还存在产业竞争力不强、新旧动能转换不快、资源利用相对粗放、发展后劲不足等突出问题。进入新发展阶段,面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机遇、竞争和重塑,面对加快推进资源枯竭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重任,必须强化开发区经济建设主阵地、主战场、主引擎作用,加快推进开发区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,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能,才能更好地为濮阳高质量发展夯基垒台、提供支撑。
牵牛牵鼻子,提衣提领子,抓工作要抓到关键处。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发展的进程和方向,我市开发区发展取得的经验和面临的困境都表明,开发区已经成为加快建设“四个濮阳、一个高地、一个中心”的重要环节,必须紧紧抓住关键处,充分发挥开发区的集聚聚合功能,坚持去行政化、去社会化方向,遵循绿色、智能、高端、循环的发展路径,奋力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。
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,需要统筹整合资源。目前,全省开发区正在进行系统性重构,要按照“一县一省级开发区”原则,以国家级和发展基础好的省级开发区为主体,通过整合、扩区、调规、改制,实行统一政策、统一规划、统一建设、统一管理,促进布局优化和发展协同,构建良性互动发展格局。在整合扩区过程中,加强前瞻性谋划,科学编制各类开发区规划纲要,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的精准衔接,留足未来发展空间,绘就美好发展蓝图。
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,需要突出抓好产业转型升级。纵观国内外发展好的园区,都是在寻找到能够发挥自身优势、切合自身发展实际的主导产业后,迈入快速发展良性轨道。聚焦提升产业集聚度和全产业链掌控能力,支持头部企业做大做强,吸引汇聚上下游企业集聚,实施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,加快形成配套生产体系,培育一批具有产业链主导力的“链主”企业;深入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服务化改造,提升数智赋能水平;接替有序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推动产业能级跃升,努力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进入中高端、处于关键环。聚焦增强创新驱动能力,加快开发区创新平台建设,推动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;组建创新联合体,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、中试基地、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建设,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。
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,需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。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“排头兵”、区域经济的“增长极”,只有在开发区改革上率先蹚出路子,高质量发展才能开创新局面。要理顺属地政府与开发区管委会的关系,因地制宜精简或剥离开发区社会管理职能,交由开发区属地政府管理,聚力聚焦开发区管委会服务企业、招商引资、项目建设等经济发展主责主业,推动开发区瘦身强体。要加快开发区公司化、市场化改革,充分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,全面推行“管委会(工委)+公司”管理模式,实行“扁平化”“大部门制”管理,以精简高效的运营模式更好应对市场激烈竞争。要创新人事和薪酬制度,建设专业化、市场化、国际化管理团队,逐步推行领导班子任期制、员工全员聘任制、工资绩效薪酬制,赋予开发区更多的人财物支配权,激发干事创业热情。
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,需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。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,也是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,应在全方位优化审批流程、提升企业服务效能上下功夫。推动依法放权再到位,开发区要积极承接、用好省赋予的经济管理权限,探索推行“一枚印章管审批”,真正实现“办事不出区”。推动项目审批再精简,完善开发区区域性统一评价,推行“标准地+承诺制”改革,叠加“容缺办理”“模拟审批”“联合审验”等创新举措,确保项目“拿地即开工”,最大程度缩短项目建设周期。推动服务企业再升级,打造政策精准直达企业的服务平台,持续深度开展“万人助万企”活动,充分发挥首席服务员作用,加强全方位、全周期服务,当好“店小二”。
潮平两岸阔,风正一帆悬。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事关全市经济发展全局,只要我们抓住机遇、乘势而上,把牢方向不偏离,咬定目标不停步,攻坚克难不懈怠,就一定能够开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,为加快建设“四个濮阳、一个高地、一个中心”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。